close

接著將重點放在爾虞我詐的世界,翻騰混攪的內心糾葛囉!

序奏
在電視影集「白宮風雲」中,大膽揭露了政治人物以及權貴階層的爾虞我詐,直指政治角力場上的人心險惡。類似的例子,在您我生活週遭,想必也不乏見到。
從一齣悲劇,我們來看看劇作家語作曲家們,如何在我們面前鋪陳人性的善惡面。


‧血腥陰謀篡位
參考曲目:馬克白(Macbeth)
作家:威爾第(Giuseppe Verdi)


被譽為"文學歌劇大師"的威爾第,向來喜歡將著名的文學作品改編成為歌劇,而他最崇敬的大師便是"西方戲劇之父"的莎士比亞

《馬克白》是他34歲時所寫的第10部歌劇,為了重現莎翁筆下的戲劇效果,他在人物的性格上做了更深入的描繪,認為歌手必須能結合""&"",才能讓觀眾更了解劇情的起伏

1847年《馬克白》於翡冷翠首演,全場為之瘋狂,威爾第出場謝幕25次以上呢


故事發生在11世紀的蘇格蘭,鄧肯(Duncan)國王為了統合蘇格蘭高地,派出馬克白(Macbeth)和班柯(Banquo)兩位大將出門征戰,兩人戰勝歸來之時,在樹林中遇到一群女巫,她們預言馬克白會成為未來的蘇格蘭國王,班柯雖然不能當統治者,但他的後人將會成為國王

馬克白將這件事情寫信告訴他的夫人,馬克白夫人(Lady Macbeth)看到女巫的預言後,野心勃勃的決定不惜一切也要幫助丈夫登上王位,而唱出一段恐怖的詠嘆調- Vieni! t'affretta


這段詠嘆調真的很可怕…據說威爾第特別註明馬克白夫人的聲音是要有「鬼哭狼嚎」的聲音,才能顯現出那種陰森的氣氛

不久後國王宣布要來馬克白的城堡過夜,馬克白在夫人的慫恿下,殺死了國王。殺人之後馬克白感到害怕而顯得失控,反倒是馬克白夫人冷靜的善後,嫁禍給衛兵。因此女巫的預言應驗了:馬克白成為蘇格蘭的國王

此時馬克白開始擔心班柯子孫會成為國王的預言,因而向夫人透露他將會在加冕的宴會上殺死班科及他的兒子。然而班柯雖被殺死,但他的兒子卻逃過一劫。

正當馬克白享受宴會時,卻看到班柯的冤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,因而慌亂不已,陷入瘋狂狀態,到場祝賀的賓客都以為他瘋了,倉皇離開。


為了知道更多自己的命運,馬克白再次拜訪女巫,這次女巫給了馬克白三個隱晦的警告:
1‧小心Macduff(beware of Macduff)
2‧任何女人所生的男人都不能傷害馬克白(not be harmed by a man born of woman)
3‧當勃南森林向他移動時,他才會落敗(Birnam Wood marches against him)

Macduff是Duncan國王另一個忠心的部下,馬克白決定殺了他的妻子&小孩以確保他沒有後代。Macduff發現自己的妻兒被殺後,發誓要報仇,命令士兵在勃南森林當中折下樹枝作掩護,步步逼近馬克白的城堡。

此時在馬克白的城堡中,馬克白夫人受到罪惡感的驅使,在夢遊中嘗試清洗手上的血跡,最終死於精神錯亂。當馬克白聽到夫人的死訊時,顯得漠不關心。

當Macduff的大軍逼近城堡時,馬克白想到女巫的警告時,他一點都不擔心,直到他招集軍隊出門應戰時,才發現"勃南森林"已經抵達城堡之外了

Macduff在交戰中殺死了馬克白,並在他死前告訴他:
他並不是自然的出生,而是從母親肚子中剖腹出來的(not 'born' of woman but 'cut' from his mother's womb),同時也印證了女巫的預言

在馬克白的故事中,"預言"是一個很重要的暗示,預言與結果是一個雞生蛋、蛋生雞的掉詭問題,直得人深思吧!

日本導演黑澤明也曾改編過【馬克白】的故事,而導出名片【蜘蛛巣城】(Throne of Blood),有興趣的人也是可以租來看看,比較一下東西雙方的不同觀點吧!


本文同步連載於Romance Express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ngrid 的頭像
    Ingrid

    Ingrid Never Land

    Ingr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