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柵欄內,還有幾家響鐺鐺的百年老號,
其中最有名,可說是這家「同仁堂」吧!

這家老字號開業於清康熙八年(1699年),至今已有306年歷史了,
當時流傳著「國藥屬京藥、京藥屬同仁」的說法。
藥店原名叫"同仁常樂家老鋪",經營的中草藥和丸、散、膏、丹等各種中成藥,
以選料真實、炮製講究、藥味齊全著稱於世。
電視劇「大宅門」便是以同仁堂作為背景,加以改編而成的故事!

同仁堂藥店的創辦人名叫樂尊育,原籍浙江寧波府,
最初,以搖串鈴走街串巷行醫、賣小藥維持生活,
清朝初年樂尊育時進了清宮的太醫院,其子樂梧崗在前門外大柵欄內開辦了同仁堂藥店。

同仁堂是個前店後作坊,自產自銷的藥店,
作坊就設在離大柵欄不遠的打磨廠南的新開路裏。
由於經營有方,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,藥店已初具規模。
雍正六年,同仁堂開始為清宮御藥房供奉,自此有了更大的發展;
最初同仁堂供奉御藥房的都是生藥材,後來,由於同仁堂炮製的中成藥,
配方合理,品質好療效高,宮內御藥房也令同仁堂派人進宮幫助制藥,
同仁堂成為皇宮御藥的供給者,歷經清朝八代皇帝,達188年之久!

在進貨方面,同仁堂是藥行中的大戶,
清代後期,北京有天匯、天成、隆盛、匯豐等四大藥行,
這四大藥行都和同仁堂做買賣,而且都是先用貨,後付款。
而大山參、鹿茸等去營口藥店採購,麝香就去河南挑選。

在藥品炮製方面,同仁堂一貫遵循"炮製雖繁,必不敢省人工;品味雖貴,必不敢減物力"的理念,
有些藥燥氣盛,存放的時間越久,燥氣越少,藥味就越純,藥效也就越高。
如虎骨酒要在缸裏存兩年再賣,再造丸要密封好,存一年賣。
這種作法,不僅積壓成本,而且還要多佔用設備及庫房,但同仁堂仍如此堅持。

同仁堂的中草藥品種齊全、加工細、炮製的中成藥療效高,深受廣大患者的稱頌。
其十大名藥為:白鳳丸、牛黃解毒丸、消栓再造丸、愈風寧心片、骨刺消痛液、
棗仁安神液、活血通脈片、安神健腦液、國公酒、狗皮膏。

當初大宅門在台灣上演時,我可是愛看得不得了,
既然有機會看看故事的主人翁,絕對不會放過的啦~~



看到同仁堂的門口兩頭石獅子,忽然想起白七爺小時候也都愛坐在獅子前頭,不自覺的開心起來!
走進去同仁堂的那一瞬間,我不否認自己有些失落...
我不確定自己想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情景,但絕不會是一個現代化的"百草廳"... 

其實仔細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,面對現代科技的發達、西藥的入侵,
同仁堂不做些改變是很難生存下來的,
但是看著歷史的痕跡一一被抹去,心中總是有股淡淡的哀傷,
彷彿過去的美好已不存在了,只能成為書籍、電視劇上的一段故事罷了...

看不到兩眼,失去逛的心情,黯然神傷的離開同仁堂...
後記:當時對於自己看到的景象很吃驚,不過回來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,
   同仁堂仍舊保持著一些古有傳統,仍舊在把脈看診,
   甚至還有夜間看診的服務,忽然覺得自己太過大驚小怪,
   失去一些古老的氣氛,是為了符合現代的生活,
   但不代表所有的歷史記憶都消失不見了,
   無論如何,走過‧總是會留下痕跡的...

老字號要生存在步調快速的現代,是很辛苦的,
為了寫這幾篇大柵欄查了不少資訊,當初的順口溜中僅存的老字號不多...
馬聚源早在民國初年就歇業了,甚至以很難找到他現在的舊址
(據說以變成一家販賣旅遊用品的商店)
內聯陞還在,但也是面對著各種布鞋、皮鞋、球鞋、高跟鞋等工廠化的同業競爭,
八大祥的布莊,只剩下瑞蚨祥以及謙益祥,
著名的四大恆:恆興、恆和、恆利、恆源,在滿清結束後也逐一消逝...
 

走一趟大柵欄,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歷史,或許也會感受到一些人事變遷的凋零吧...
 
終於把大柵欄給寫完了...
其實還有幾間店舖沒介紹,
不過主要也是因為我沒進去購物買東西,沒什麼好說的...
下次在去大柵欄,我會補去那些老字號玩玩的~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gr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